(干货)快手和抖音的区别,值得收藏!

抖音看不起快手_抖音和快手_抖音快手大胸少妇

作为短视频行业的两大代表平台,快手和抖音一直是行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。 在你的习惯性思维中,快手和抖音有这样的区别:快手接地气,抖音有调性,快手深耕城市市场,抖音在中心城市更受欢迎……

对于抖音和快手的差异化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但你听到的未必是真的,你理解的未必是全面的。

对此,卡思数据从平台算法、社交关系、商业化、KOL营销价值等角度,深入客观地分析了抖音与快手的差异,帮助广告主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,助力MCN机构制定个性化的内容策略。

1个

平台比较

1、最新斗鸡和快吧基础用户数据对比:

我们分析截至今年2月28日的平台数据,抖音的日活已经超过2.5亿,快手的日活已经超过1.6亿。 每天数以亿计的流量涌入,维持着平台强大的生命力。

从用户特征来看,抖音拥有大量男性用户,而快手的男女用户比例更为均衡。 男女用户比例达到54:46,更符合中国网民的整体画像。

抖音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占比52%,快手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较多,占比64%。 相比之下,快手的用户群体正在下沉。

从用户活跃高峰时间来看,抖音用户高峰期为晚上8:00-11:00,快手用户在晚上6:00开始活跃

2、平台流量分配逻辑对比:

我们在使用抖音和快手时,直观体验到的最大区别就是抖音是滚动推荐模式,它推荐什么,我们看什么,我们就深深沉迷其中; 而快手是瀑布式的解读模式。 您可以选择要观看的内容。 那么在流量分配逻辑上,它们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?

首先,让我们谈谈抖音。

抖音是一个强大的运营平台,平台就像上帝之手,在平台上实行中心化的“计划经济”。

当内容创作者发布视频时,抖音会根据内容的质量、创作者的粉丝数、用户的兴趣爱好,为内容创作者分配初始流量。

这个初始流量池由两部分组成,一是通过算法预估,将视频推广给可能喜欢该视频的标记用户; 另一部分将分配给关注内容创作者的粉丝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,平台不会将此视频分发给所有关注此账号的粉丝。 根据卡斯数据分析,粉丝看到新视频的概率约为10%。

抖音流量分配逻辑图

这说明抖音不以“粉丝关注度”为标准分发内容,粉丝数并不是播放量的保证。 这意味着在抖音上做内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。 只有持续做好内容,持续被用户关注,增加与用户的接触点,你的账号才能保持活跃。

过度控制分发逻辑会使用户和内容创作者难以产生深度链接,不利于社交属性的发展。 但是它的优势非常突出,就是更容易制造爆款,获取粉丝的效率也会更高。

在初始流量池中,如果用户觉得你的内容不错,互动反馈积极,视频完播率比较高,那么你的视频可能会被二次流量推荐,进而打造热销,达到C级内容登场。 那么借助一个视频积累十万或者百万粉丝的概率就会特别高。

从新品发酵的时间段来看,你的内容成为爆款的时间在24小时到7天内!

我们来看看快手的流量分配逻辑:

与抖音截然不同的是,快手的平台身份在运营上相对“隐形”,流量分配更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“市场经济”。

快手会尽量弱化自身对平台的控制,根据用户的社交关注度和兴趣来控制流量分配。

您发布的视频内容将有更高的概率被关注您的用户听到。 根据卡斯的统计,这种概率有30%到40%的几率,甚至更高。 这是因为快手会根据社交关系和用户兴趣来优先分配流量,主要推荐的内容也是“关注页”的内容。

快手流量分配逻辑图

不过,相比于内容质量,快手更注重内容发布的时效性。 快手视频要成为爆款,24小时内的用户反馈极其关键。

快手运营管控薄弱,决定了平台内容参差不齐。 用户的沉浸体验弱于抖音。 瀑布式的内容呈现减少了用户跳出的几率。 总体来说,也会影响商业变现的效率。

但其优势在于,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直播或段子等方式与自己关注的粉丝进行反复“链接”,加深了粉丝与关注的KOL之间的粘性,这也是“老铁经济”诞生的基础。

这也启示我们在快手做内容一定要有耐心。 与抖音相比,通过热销来增加粉丝难度要大得多。 但你也会根据这些算法获得更多忠实粉丝。

综上所述,抖音是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分发,容易打造爆款,粉丝获取效率低于快手,更容易帮助机构和品牌积累私域流量(即:粉丝)。

快手推荐内容基于社交+兴趣,先社交后兴趣。 社交信任流量比抖音更小,更有利于帮助组织和品牌与私域流量沟通。 沟通越深入,信任越强,转化路径越短。 这就是快手电商直播的火爆,将商业变现的重心放在了电商的底层基础上,而不是广告。

3、平台商业化对比:

在商业化的过程中,抖音和快手也有着极其显着的差异:抖音还在积极布局商业化之路抖音和快手,而快手相比之下更加佛系,“小动作”多,但整体过程平缓。

具体来说,抖音今年在商业道路上主要围绕蓝V、星图和信息流三款产品进行了调整和布局。

首先,围绕蓝V推出了POI、快闪店、购物车、小程序等营销工具,近期也上线了“商户”功能。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帮助抖音服务好大客户,还可以吸引中小本地商户的合作,让抖音品牌合作的空间更加广阔。

星图方面,星图自9月3日上线以来,经历了降低平台佣金、降低网红准入门槛、放开购物车权限等调整。 目的是希望所有网红都能基于电商实现自我。 产值,同时满足广告主对商品转化的要求。

在信息流方面,数字电视等产品的推出旨在提供用户和品牌体验。 毕竟,不牺牲用户体验的营销更受用户欢迎。

如果说抖音的商业化之路是激进中求突破,那么快手则是稳中求稳。

自去年10月快手发布营销平台以来,营销小动作不少,但整体商业化还是比较顺利的。

因为快手在直播、电商、游戏等更贴近C端用户的领域,商业变现度非常高。 在营销商业化的道路上,快手走得很慢,但最近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。

在信息流投放方面,目前正在推广的快手信息流投放,通常有两种广告方式,即明星视频片尾前置广告和发现页视频广告。 投放广告的客户多为效果型客户,如电商、APP、本地生活服务类广告主。

2个

KOL对比

1、社会关系内容比较:

抖音上的 KOL 将用户与“内容”而非“人”联系起来。

抖音的主要内容推荐页面是根据平台推荐的内容。 用户很难跳出这些沉浸式阅读体验,选择自​​己关注的KOL进行内容消费。

抖音用户和KOL之间的关系是“抬头关注”,就像看明星看明星一样。 对待个人背影的KOL如星似月,但大多是擦肩而过的“单面熟人”,社交关系相对“薄弱”。

快手KOL通过“内容”和“人”双重链接用户。

快手的主要内容是“关注页面”,KOL发布的视频内容有更多机会在粉丝面前曝光。 而且,快手“直播”氛围浓厚,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社交意愿。

KOL和快手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分享和陪伴的关系。 很多KOL原本都是草根出身,用户本着“我们是同一群人”的心态关注他们,互相珍惜,从而产生了“老铁经济”。 旧铁经济下,社交的粒度更细,关系更“铁”、更深。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快手达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打赏收入和电商收入。

2、粉丝互动行为对比:

抖音根据算法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。 随着用户交互越来越多,推荐会越来越准确。 用户很容易在抖音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,所以抖音上的粉丝更容易发“小心自己”,也就是点赞。

快手的内容推荐是有选择性的。 快手用户打开的内容通常是他们感兴趣、喜欢的内容。 随着普惠价值观的推广,更容易激发用户的深度参与。 因此,快手老铁不仅愿意为自己喜欢的KOL点赞,还愿意评论、分享和进行全套互动。

根据卡思数据截至2月28日收集的数据,快手KOL的点赞率为14.9:1,也就是说,一个快手KOL在获得14个赞后可能会有一条评论,而斗引KOL的点赞率为40.1: 1,即KOL需要获得40个赞才能获得评论。

由此可以看出,抖音用户更喜欢点赞和看评论,快手用户更喜欢点赞和发表评论。

3. KOL内容分类对比:

从抖音星图标签来看,KOL分类属于强内容风格细分,共有美颜、美妆、娱乐、情感、创意等29个细分内容类别。

从快手快手订单的分类标签来看,快手KOL的分类属于强职业细分,共有家电、数码、美妆、电商、服装、手工艺人等19个标签类别。

可以看出,抖音KOL对内容的专业细分程度更高,而快手KOL的专业细分程度更高。 这主要是由KOL的“出身”决定的。

抖音的KOL多由知名MCN机构签约或孵化,可以支持广告主针对不同的营销目标,进行精细化的内容创作和推荐,具有更高的商业契约精神。

另一方面,快手拥有丰富的用户圈子和更细的用户粒度,而且快手的KOL大多来自“草根”背景,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(社交属性)。 同时,独特的老牌社交让相近职业的人聚集在同职业的KOL身边,可以更好地促进品牌在职业圈的传播。

4、KOL营销价值对比:

在营销价值上,两个平台的KOL也有明显的特点:抖音KOL更适合刷单,快手KOL更容易转化,这与KOL与粉丝的社交关系内容不无关系。

快手上的KOL和他的粉丝是“老手”关系,老手推荐什么KOL都愿意买。 由于快手用户大多居住在三四线以下城市,信息壁垒和消费渠道相对较高,使用快手已经成为一种简单便捷的下单方式。

不过,卡思数据提醒品牌商,快手红人的价格应该在200元以内。 这个价格区间让老手们不用想太多也很容易下单。 动作越快,转换效果就会越好。

在抖音上,粉丝与KOL之间存在追随关系。 粉丝很容易筛选出KOL推荐的内容,但并不急于下单。

这是因为大部分抖音用户居住在一二线城市,信息壁垒和消费渠道会比较低。 看到KOL推荐产品后,可能先去小红书看评价,再去淘宝比价。 从草地到转化的路径相对较长。

但基于抖音集中的流量分发逻辑,KOL的优质内容更容易成为爆款,帮助“品牌”打造“抖红模式”,成就品牌“抖红”。

总之,记住这句话,想刷屏,想卖得好,找抖音; 想转型私域,就找快手。

5、抖音快手KOL重合度分析:

卡思数据分析,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,6个月内,抖音和快手两大平台同名KOL数量减少5.93倍,这表明:KOL从单一平台向双平台转变。平台化发展早已是趋势。

深入研究数据后发现,昵称相同的账号(粉丝量超过500万的KOL)在抖音和快手上的几率只有4‰,但腰尾相同的账号( 500万以上粉丝的KOL)10万到500万)重合率高达95.5%。

数据告诉我们,一个KOL想要双平台发展,突破500万门槛是非常高的。

才有可能挤进这4‰的头肩号,比如6:30的陈翔,其内容运营在抖音和快手上很早,内容质量也很高,特别能拿到关注度高,而像“会说话”“六二豆”这样的账号属于萌宠类,这种大众喜爱的领域也能获得较好的粉丝基础。

这向我们揭示:

对于内容组织,不要只是内容的搬运工。 要想成为两大平台的头肩户,需要结合平台生态和用户调性,做出“因地制宜”的内容生产运营规划。

对于广告主来说,使用同一个账号进行双平台营销的可行性正在降低。 专注于一个平台并使用另一个平台作为内容分发的价值是有限的。 因此,广告只能通过基于平台的多元化内容创意来实现。 极端营销。

6.订单最多的KOL对比:

从接单最多的红人类型来看,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,搞笑或者剧号都是接单最多的红人。

但不同的是,平台前10大红人中,快手搞笑红人占比37.16%,音乐占比25.68%。 这两个类别的比例已经超过60%。 单项TOP10的明星类型分布比较均衡。

这说明抖音楚星红人的变现要好于快手。 这是因为快手的红人更多来自草根,商业化程度比较低,内容包装能力不能满足广告主的需求。

此外,广告商在快手上投放的效果广告较多,用户的要求也没有那么细,快手红人的商业价值还没有爆发。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未来。 抖音和快手追红人的价值都在增长,但相比之下,抖音走得更远。

从粉丝订单最多的量级来看,两个平台的明星接单都在头部,其次是尾部。 其中,抖音顶流占网红接单总数的40.04%,快手的数据更高,达到45.97%。

数据来源:卡思数据,截至2019年3月31日

原因是有腰围的网红体型大,能接受的网红人数最多。 而且,这些网红提供的价格相对较低,因此广告商将有更高的尝试新产品的意愿和自由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腰尾网红接单总量高,并不代表单个网红接单量大抖音和快手,也不代表腰尾网红广告收入高。 因为从数据来看,能够反复接到广告商订单的是头肩明星,总成交价比较高。

7、KOL发布的TOP10行业对比:

在KOL发起的TOP10行业中,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,排在首位的都是个护和彩妆行业。

但据淘宝联盟反馈的数据显示,抖音上的服装鞋包销量最高。 因此,建议一些服装品牌可以借助抖音的KOL进行投放,疗效可能会超出预期。

而快手呢? 个人护理和彩妆品牌投放的 KOL 最多,转化率最高。 但是,在个人护理和化妆品方面有很多本土品牌。 目前快手消费正在上升,卡思数据也在此提示:国际美妆个护品牌,不妨来快手营销,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。

小程序专题文章网址链接:

同城小程序

商城小程序

智能AI名片

目前,我们的客户和代理商已经遍布全国,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长沙、湘潭、贵阳、江西、西北开发、甘肃小程序开发、新疆小程序开发、海南小程序开发、重庆小程序开发、四川小程序开发、福建小程序开发、西安小程序开发等等……太多了,无法一一列举!

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“2017”,即可查看2017小程序新能力、专题等所有文章。

在公众号聊天框回复“案例”,即可查看小程序案例等所有文章。

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“推广”,即可查看推广运营等所有文章。

关于小程序的开发、运营、代理,可以加作者陌陌或留言私聊。 如果觉得有收获,欢迎转发。
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 2873138863@qq.com,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xdyy.xyz/137.html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